在建筑领域,中国品牌门窗节能验收是确保建筑整体节能效果的重要环节。近日,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逐渐浮出水面——门窗传热系数U≤1.0看似达标,却出现了密封失效的情况,同时GB/T8478-2023新标实测也暴露出诸多漏洞,这给门窗节能验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传热系数达标背后的隐患
传热系数U≤1.0一直是衡量门窗节能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当门窗的传热系数达到这一标准时,意味着它在减少热量传递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物在冬季的热量散失和夏季的热量进入,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然而,最近一系列的检测结果却显示,不少门窗虽然传热系数达到了U≤1.0的要求,但却存在严重的密封失效问题。
密封失效会导致门窗周围出现缝隙,使得空气能够自由进出室内外。在冬季,冷空气会通过这些缝隙不断灌入室内,增加了室内供暖的能耗;在夏季,热空气则会涌入室内,加大了空调的负荷。这不仅抵消了门窗在传热系数方面所带来的节能效果,还可能导致室内温度不稳定,影响居住者的舒适度。
GB/T8478-2023新标实测漏洞
GB/T8478-2023作为门窗领域的新国家标准,旨在进一步规范门窗的质量和性能。然而,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却发现了该标准存在一些漏洞。
一方面,新标在检测方法上可能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目前的检测主要侧重于传热系数等单一指标的测试,对于门窗的密封性能检测相对不够全面和严格。一些门窗企业可能会通过特殊的设计和材料来满足传热系数的要求,但却忽视了密封性能的提升。而新标在这方面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检测手段,使得一些密封性能不佳的门窗也能够通过验收。
另一方面,新标对于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的资质和能力要求可能不够明确。部分检测机构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可能会降低检测标准,甚至出现检测数据造假的情况。这就导致一些实际上不符合节能要求的门窗被判定为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给建筑节能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解决问题的建议
为了解决门窗节能验收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门窗企业应加强自身的质量管理。在追求传热系数达标的同时,不能忽视密封性能的提升。要加大对密封材料和密封工艺的研发投入,提高门窗的整体质量。同时,企业要建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和检测,确保每一扇门窗都符合节能要求。
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门窗市场的监管。要加大对新标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让门窗企业和消费者充分了解新标的要求和意义。同时,要加强对检测机构的管理,规范检测行为,提高检测质量。对于违规生产和检测的企业和机构,要依法予以严惩。
最后,消费者在购买门窗时也应提高自身的节能意识。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门窗产品,并要求厂家提供相关的检测报告和质量证明。在安装门窗后,要及时进行验收,检查门窗的密封性能是否良好。
中国品牌门窗节能验收中的传热系数达标却密封失效问题以及新标实测漏洞不容忽视。只有门窗企业、政府部门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确保门窗的节能性能真正得到提升,为实现建筑节能目标做出贡献。
上一篇:2025中国门窗品牌黑科技:AI微气候窗,开启精准控温新时代
下一篇:没有了